(楊角風談《大明王朝1566》第160篇文章)
前面講到了嘉靖帝默許陳洪鞭打百官,並在良辰吉時不肯移宮,黃錦宣讀上諭時淚流滿面,跪倒一地的內閣成員更是膽戰心驚……
尤其是那道上諭,寫得相當凄慘和悲涼,嘉靖帝對百官心理的把控,可謂登峰造極。一道上諭已經讓百官誠惶誠恐,緊接著裕王又跑到卧病的百官面前,一番陳詞之後,眾人紛紛落淚,表示,必須上賀表。
由此,再也沒有人能觸及到問題的本質,海瑞也就該出手了……
楊角風談《大明王朝1566》第160期:大明王朝:甩鍋的頂級權謀,嘉靖帝為什麼常講四季常服不過八件?
一、
移宮的日子到了,官員跪倒一片,嘉靖帝身穿李妃縫製的道袍,看著面前眾位官員的賀表。
由於賀表較少,掃了嘉靖帝的興,陳洪講是官員怕累到皇上,這才沒有上那麼多賀表,嘉靖帝冷冷一笑:
「每個官員上一道奏疏不怕勞累了朕,每個官員上一道賀表倒怕勞累了朕?」
隨後嘉靖帝猛得把黃錦遞過來的磬杵摔到地上,同時把袖子里的一道御旨也甩了出去,由此可見,嘉靖帝這次絕對是有備而來,那麼這封上諭怎麼說的呢?
「朕御極四十有五矣,敬天修身,卧不過一塌,食不求五味,服不逾八套,紫禁城廣廈千間避而不居,思天下尚有無立錐之民也。故遷居西苑,唯求一修身之所,以避風雨而已……萬方有罪,罪在朕躬一人而已!」
這段話多少熟悉,如果把嘉靖帝下過的所有上諭都統計一下,很容易就會發現,所有內容大同小異。
開篇久旱無雪,周雲逸跳出來借天象指責朝政,被馮保活活打死,嘉靖帝一句「罪在朕躬」,使得內閣也罷,司禮監也罷,天下臣民也罷,紛紛請罪。
可以這樣說,雖然嘉靖帝每次都講「罪在朕躬」,其實恰恰是罪在別人:
「前因嚴嵩父子及其黨羽,天下為私,貪墨而害民,今而徐階等大臣舉止無措,踟躇而誤國。」
二、
實際上怪嚴黨也罷,怪清流也罷,怪嘉靖帝也罷,歸根結底就一個原因,那就是國庫空虛!
嘉靖帝的帝王之術雖然聽起來很高大上,說到底就一招,把這個招數搞明白了,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:
那就是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、落實行動、肩負責任!
比如改稻為桑政策的落地,真正在引導大家的其實是嘉靖帝,清流派充其量是發現問題,解決問題的是嚴黨,落實行動的也是嚴黨,最終肩負責任的還是嚴黨。
為什麼嚴嵩、嚴世蕃父子敢毀堤淹田,敢貪污受賄,說到底就是因為有恃無恐。財政問題如果能解決,那麼你好,我好,大家好。如果財政問題沒能解決,那麼你不好,我不好,大家都不好,大明朝說不定也得玩完。
正因為財政出現了赤字,國庫出現了虧空,而且還是一年不如一年,那麼從上到下都得思考。為什麼會虧空?是誰造成的虧空?誰來解決這個虧空?誰又來為此負責?以後能不能不虧空?
全劇的主線就在這裡,其實就算是海瑞上疏說服了嘉靖帝,嘉靖帝認了罪,也是於事無補,因為大明朝的祖制就註定了這個後果。用《建國大業》中老蔣的一句話來解釋就是:
「改了,亡(DANG),不改,亡國!」
這才是嘉靖帝一再強調,自己是:
「卧不過一塌,食不求五味,服不逾八套……」
人們常說的花銷,就是「衣食住行」,嘉靖帝的衣服就八套,吃喝也很節儉,住不過一間房,行,他連宮門都不出,更沒有花銷了。
三、
嘉靖帝此舉就是告訴別人,虧空可不是朕造成的,朕很節儉的,不是他造成的,那麼排第二位的就是內閣了。
所以,嚴黨就一個勁地把自己往皇上身上貼,只要牽扯到皇上,那麼就等於拿到了免死金牌。
不得不說,嚴黨的計策是成功的,其他人確實投鼠忌器,一旦問題到了宮裡,也就不了了之。只是嚴黨千算萬算沒有算出倭寇來襲,於是東南抗倭成了首要大事。在這一點上,不管是嘉靖帝,還是嚴黨,清流,甚至所有的臣民,都清楚。
於是浙江首富沈一石被推到了歷史潮流的前面,所有的眼睛都在看著他,由於胡宗憲以及海瑞的阻礙。迫使沈一石不得不拿出錢財賑災,於是改稻為桑買地的錢用光,還因為打著織造局牌子,把嘉靖帝也推到了前面。
隨著沈一石的死,以及抄家無錢,這種各派之間微妙的平衡被打破,從此局勢開始走向失控。
浙江首富沈一石不明不白就死了,包括他的錢財秘密走向,總得給一個交代吧?
於是各種勢力挨個上場,問題根源直指嘉靖帝,結果被嘉靖帝派往浙江的「那條狗」楊金水首當其衝,不得不裝傻擋了一槍;海瑞等人繼續往上頂,呂芳不得不玩了次「金杯共汝飲,白刃不相饒」自己跳出來擋槍,證詞再次被打回浙江;海瑞繼續發力,再次把矛頭對準了嘉靖帝,這下子他坐不住了,於是又是一道聖旨:
「朕四季常服不過八套,換乾洗濕……無時不念國步之艱,民生之難……」
這句話熟悉不熟悉?
四、
這次危機是離嘉靖帝最近的一次,他不得不把宮裡,把內閣的人推到前面擋槍,同時痛罵那些貪官污吏,以洗清自己的過錯。
甚至於當著眾人的面燒掉海瑞的證詞,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態,其實內心慌得一筆……
當財政問題進一步惡化之後,嘉靖帝丟掉了嚴黨,再次惡化,嘉靖帝痛罵徐階等人舉止無措,但隻字未提自己的問題。
就如同他明知毀堤淹田真相,還是替胡宗憲掩護過去,回頭還跟裕王講:
「吾有三德,曰慈,曰儉,曰不敢為天下先!」
朕如此仁慈,國庫空虛,朕讓你們改稻為桑以補國庫,一再仁慈退讓,捨不得殺人;朕又如此節儉,四季常服不過八套,吃不好,住不好,又不出行;朕又如此不爭先,賣命的事你們去做,功勞你們去領,出了問題,那就是「罪在朕躬」。
畢竟內事是司禮監頂著,外事由內閣扛著,如果兩邊都扛不住了,那麼大明朝皇帝離去歪脖子樹上吊也不遠了。
正如惡搞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鬼畜視頻《萬方有罪》歌詞中唱的那樣:
「邪惡正在醞釀,冷眼看道義淪喪,當初心迷失方向,在濁世跌跌撞撞,每個人為不同的理由戴著面具說謊,動機也只有一種名字那叫做慾望。」
當海瑞面對著千萬百姓倒在了大年夜,沒能挺到嘉靖帝四十五年,淚水在他的眼中打轉。回到京城大病一場,醒過來後面對李時珍敞開了心懷,正所謂上醫醫國,中醫醫人,下醫醫病,是時候給大明朝治治病了:
「視國為家,一人獨治,予取予奪,置百官如虛設,置天下蒼生於不顧,這就是病根!」
那麼,海瑞正式跟嘉靖帝開戰,這場戰役又是以誰的落敗結束呢?我們下回再講!
我叫楊角風,換種視角看《大明王朝1566》,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,喜歡就關注吧!
大明王朝:嘉靖帝「三德」權謀解讀:曰慈,曰儉,曰不敢為天下先
(楊角風談《大明王朝1566》第160篇文章)
前面講到了嘉靖帝默許陳洪鞭打百官,並在良辰吉時不肯移宮,黃錦宣讀上諭時淚流滿面,跪倒一地的內閣成員更是膽戰心驚……
尤其是那道上諭,寫得相當凄慘和悲涼,嘉靖帝對百官心理的把控,可謂登峰造極。一道上諭已經讓百官誠惶誠恐,緊接著裕王又跑到卧病的百官面前,一番陳詞之後,眾人紛紛落淚,表示,必須上賀表。
由此,再也沒有人能觸及到問題的本質,海瑞也就該出手了……
楊角風談《大明王朝1566》第160期:大明王朝:甩鍋的頂級權謀,嘉靖帝為什麼常講四季常服不過八件?
一、
移宮的日子到了,官員跪倒一片,嘉靖帝身穿李妃縫製的道袍,看著面前眾位官員的賀表。
由於賀表較少,掃了嘉靖帝的興,陳洪講是官員怕累到皇上,這才沒有上那麼多賀表,嘉靖帝冷冷一笑:
「每個官員上一道奏疏不怕勞累了朕,每個官員上一道賀表倒怕勞累了朕?」
隨後嘉靖帝猛得把黃錦遞過來的磬杵摔到地上,同時把袖子里的一道御旨也甩了出去,由此可見,嘉靖帝這次絕對是有備而來,那麼這封上諭怎麼說的呢?
「朕御極四十有五矣,敬天修身,卧不過一塌,食不求五味,服不逾八套,紫禁城廣廈千間避而不居,思天下尚有無立錐之民也。故遷居西苑,唯求一修身之所,以避風雨而已……萬方有罪,罪在朕躬一人而已!」
這段話多少熟悉,如果把嘉靖帝下過的所有上諭都統計一下,很容易就會發現,所有內容大同小異。
開篇久旱無雪,周雲逸跳出來借天象指責朝政,被馮保活活打死,嘉靖帝一句「罪在朕躬」,使得內閣也罷,司禮監也罷,天下臣民也罷,紛紛請罪。
可以這樣說,雖然嘉靖帝每次都講「罪在朕躬」,其實恰恰是罪在別人:
「前因嚴嵩父子及其黨羽,天下為私,貪墨而害民,今而徐階等大臣舉止無措,踟躇而誤國。」
二、
實際上怪嚴黨也罷,怪清流也罷,怪嘉靖帝也罷,歸根結底就一個原因,那就是國庫空虛!
嘉靖帝的帝王之術雖然聽起來很高大上,說到底就一招,把這個招數搞明白了,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:
那就是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、落實行動、肩負責任!
比如改稻為桑政策的落地,真正在引導大家的其實是嘉靖帝,清流派充其量是發現問題,解決問題的是嚴黨,落實行動的也是嚴黨,最終肩負責任的還是嚴黨。
為什麼嚴嵩、嚴世蕃父子敢毀堤淹田,敢貪污受賄,說到底就是因為有恃無恐。財政問題如果能解決,那麼你好,我好,大家好。如果財政問題沒能解決,那麼你不好,我不好,大家都不好,大明朝說不定也得玩完。
正因為財政出現了赤字,國庫出現了虧空,而且還是一年不如一年,那麼從上到下都得思考。為什麼會虧空?是誰造成的虧空?誰來解決這個虧空?誰又來為此負責?以後能不能不虧空?
全劇的主線就在這裡,其實就算是海瑞上疏說服了嘉靖帝,嘉靖帝認了罪,也是於事無補,因為大明朝的祖制就註定了這個後果。用《建國大業》中老蔣的一句話來解釋就是:
「改了,亡(DANG),不改,亡國!」
這才是嘉靖帝一再強調,自己是:
「卧不過一塌,食不求五味,服不逾八套……」
人們常說的花銷,就是「衣食住行」,嘉靖帝的衣服就八套,吃喝也很節儉,住不過一間房,行,他連宮門都不出,更沒有花銷了。
三、
嘉靖帝此舉就是告訴別人,虧空可不是朕造成的,朕很節儉的,不是他造成的,那麼排第二位的就是內閣了。
所以,嚴黨就一個勁地把自己往皇上身上貼,只要牽扯到皇上,那麼就等於拿到了免死金牌。
不得不說,嚴黨的計策是成功的,其他人確實投鼠忌器,一旦問題到了宮裡,也就不了了之。只是嚴黨千算萬算沒有算出倭寇來襲,於是東南抗倭成了首要大事。在這一點上,不管是嘉靖帝,還是嚴黨,清流,甚至所有的臣民,都清楚。
於是浙江首富沈一石被推到了歷史潮流的前面,所有的眼睛都在看著他,由於胡宗憲以及海瑞的阻礙。迫使沈一石不得不拿出錢財賑災,於是改稻為桑買地的錢用光,還因為打著織造局牌子,把嘉靖帝也推到了前面。
隨著沈一石的死,以及抄家無錢,這種各派之間微妙的平衡被打破,從此局勢開始走向失控。
浙江首富沈一石不明不白就死了,包括他的錢財秘密走向,總得給一個交代吧?
於是各種勢力挨個上場,問題根源直指嘉靖帝,結果被嘉靖帝派往浙江的「那條狗」楊金水首當其衝,不得不裝傻擋了一槍;海瑞等人繼續往上頂,呂芳不得不玩了次「金杯共汝飲,白刃不相饒」自己跳出來擋槍,證詞再次被打回浙江;海瑞繼續發力,再次把矛頭對準了嘉靖帝,這下子他坐不住了,於是又是一道聖旨:
「朕四季常服不過八套,換乾洗濕……無時不念國步之艱,民生之難……」
這句話熟悉不熟悉?
四、
這次危機是離嘉靖帝最近的一次,他不得不把宮裡,把內閣的人推到前面擋槍,同時痛罵那些貪官污吏,以洗清自己的過錯。
甚至於當著眾人的面燒掉海瑞的證詞,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態,其實內心慌得一筆……
當財政問題進一步惡化之後,嘉靖帝丟掉了嚴黨,再次惡化,嘉靖帝痛罵徐階等人舉止無措,但隻字未提自己的問題。
就如同他明知毀堤淹田真相,還是替胡宗憲掩護過去,回頭還跟裕王講:
「吾有三德,曰慈,曰儉,曰不敢為天下先!」
朕如此仁慈,國庫空虛,朕讓你們改稻為桑以補國庫,一再仁慈退讓,捨不得殺人;朕又如此節儉,四季常服不過八套,吃不好,住不好,又不出行;朕又如此不爭先,賣命的事你們去做,功勞你們去領,出了問題,那就是「罪在朕躬」。
畢竟內事是司禮監頂著,外事由內閣扛著,如果兩邊都扛不住了,那麼大明朝皇帝離去歪脖子樹上吊也不遠了。
正如惡搞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鬼畜視頻《萬方有罪》歌詞中唱的那樣:
「邪惡正在醞釀,冷眼看道義淪喪,當初心迷失方向,在濁世跌跌撞撞,每個人為不同的理由戴著面具說謊,動機也只有一種名字那叫做慾望。」
當海瑞面對著千萬百姓倒在了大年夜,沒能挺到嘉靖帝四十五年,淚水在他的眼中打轉。回到京城大病一場,醒過來後面對李時珍敞開了心懷,正所謂上醫醫國,中醫醫人,下醫醫病,是時候給大明朝治治病了:
「視國為家,一人獨治,予取予奪,置百官如虛設,置天下蒼生於不顧,這就是病根!」
那麼,海瑞正式跟嘉靖帝開戰,這場戰役又是以誰的落敗結束呢?我們下回再講!
我叫楊角風,換種視角看《大明王朝1566》,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,喜歡就關注吧!